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
亲,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
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371节

<dt css="rd">

&esp;&esp;反倒是下面的将领,获得的封赏很大。

&esp;&esp;比如朱寿获封舳舻侯,张赫获封航海侯。

&esp;&esp;两人都是大明开国将领,前者建国后主要负责漕运,后者负责剿灭倭寇。

&esp;&esp;上次军功爵制改革,重新考核军功,两人都被封为伯爵。

&esp;&esp;这次征辽东,两人全部参与其中,并立下不小的功劳。

&esp;&esp;但这份功劳主要在于确保漕运安全,功劳说大不大说小不小。

&esp;&esp;要不要封侯在两可之间。

&esp;&esp;这时候,另外一重身份就起到了决定性作用。

&esp;&esp;太子党。

&esp;&esp;两人都是太子党核心成员,朱标的的坚定支持者。

&esp;&esp;于是朱元璋大手一挥,封侯,加开国。

&esp;&esp;类似的情况非常多,朱元璋已经毫不掩饰自己的退位之心,对太子党大加提拔封赏。

&esp;&esp;并且蓝玉的北伐大军,骨干也基本都是太子党成员。

&esp;&esp;其目的不言而喻。

&esp;&esp;朱标什么都没说,默默的接受了这一切。

&esp;&esp;当然了,说是太子党,其实都是朱元璋的老臣。

&esp;&esp;准确说,是朱元璋的老臣里面,率先对朱标效忠的那群人。

&esp;&esp;正常来说,这是有利于国家政权交替的。

&esp;&esp;父子共用一套班底,有利于国家的稳定和政策的延续性。

&esp;&esp;前提是,不能出意外。

&esp;&esp;……

&esp;&esp;商量完这些人的事情,朱元璋将目光看向陈景恪,说道:

&esp;&esp;“平高丽是你的计策,头功也有你一份,要不咱给你也封个侯爵当当?”

&esp;&esp;陈景恪连忙摆手:“您可别恩将仇报,我还想过几天安生日子呢。”

&esp;&esp;朱元璋骂道:“狗咬吕洞宾,不识好人心。这爵位是多少人都求不来的东西,你竟然不要。”

&esp;&esp;陈景恪说道:“我谢谢您的好意,这侯爵还是给别人吧,我等太孙将来给我封爵。”

&esp;&esp;“嘿……”朱元璋不乐意了:“你给咱说清楚,为啥乖孙封得,咱封不得?”

&esp;&esp;“要是说不出个一二三四来,咱今天非给你封个侯不行,就封冠军侯。”

&esp;&esp;朱标无语摇头,得,政务处理完,老爷子又开始逗人玩了。

&esp;&esp;将公文收拾好,他就起身回了东宫。

&esp;&esp;还有一大摊子事儿等着处理呢,他可没那份儿闲心。

&esp;&esp;陈景恪自然知道老朱在拿自己开心。

&esp;&esp;正如不给冯胜柱国头衔一样,朱元璋不会太早给他特别厚的封赏。

&esp;&esp;以他的功绩,从现在就开始封,过不了多少年就到顶了。

&esp;&esp;你在不在乎皇帝的封赏不重要,皇帝有没有东西可封才是最重要的。

&esp;&esp;一旦皇帝觉得没什么能封给你的了,那你最好就要小心了。

&esp;&esp;要么思量一下造反的成功概率,要么就急流勇退。

&esp;&esp;就比如现在的徐达,军方第一人,然而职务却只是假都督佥事。

&esp;&esp;假就是暂代的意思,都督佥事是一个已经被废除的职务。

&esp;&esp;实际上已经不掌握任何权力了,全靠皇帝信任才有机会参赞军国大事。

&esp;&esp;当然,准太孙妃生父的身份也很重要。

&esp;&esp;否则,大概率是挂个三公三师的荣誉头衔,在应天养老。

&esp;&esp;陈景恪要不想过早面临这一天,就不能过早封爵。

&esp;&esp;至少也要等到朱标当政,才有机会封爵,想位极人臣只能等朱雄英当皇帝。

&esp;&esp;这也算是双方的默契了。

&esp;&esp;一天的政务处理完,陈景恪回到家中,提笔给方孝孺写了一封信。

&esp;&esp;简短的客套叙旧之后就直奔主题。

&esp;&esp;对他为朝鲜王朝溯本追源之事表示赞同,同时隐晦的提醒他别玩崩了。

&esp;&esp;之后就是拜托他,将辽东和半岛上的人文变迁了解清楚,并记录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