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
亲,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
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267节

<dt css="rd">

&esp;&esp;道理也很简单,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。

&esp;&esp;你一去就劝说别人投降,傻子都知道你的打算了。

&esp;&esp;派人过去,单纯就是为了交流学问。

&esp;&esp;其实这些已经足够了。

&esp;&esp;以高丽读书人对中原的向往,交流学问就是最好的游说方式。

&esp;&esp;到时候定然会有大批的带路党出现。

&esp;&esp;陈景恪继续说道:“高丽一直流传一个传说,现在的高丽王并非恭愍王的儿子,而是宠臣辛旽的儿子。”

&esp;&esp;“辛旽和恭愍王的侍婢般若有私情,后般若有孕在身。”

&esp;&esp;“恭愍王无子,就宠幸了般若,并宣称这个孩子是他的。”

&esp;&esp;众人都面露诧异之色,竟然还有这种事情?

&esp;&esp;那恭愍王还真是……无法形容啊。

&esp;&esp;陈景恪说道:“不过这种传闻多半不实,辛旽乃纯正之人,以他的为人当不会做出这种事情。”

&esp;&esp;“不过是真是假都无所谓,对于我们来说,这都是一个可以利用的机会。”

&esp;&esp;众人自然知道他的意思。

&esp;&esp;一个国主被怀疑血统,不管是真是假,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他的合法性。

&esp;&esp;如果这个国主强势,或者受到群臣拥戴还好。

&esp;&esp;可现任高丽王既不强势,也不受爱戴。

&esp;&esp;这个质疑对他就太致命了。

&esp;&esp;朱元璋说道:“可以让人在高丽国内宣扬此事,最好将恭愍王之死和他联系在一起。”

&esp;&esp;“到时我们就可以打着为恭愍王复仇的名义,名正言顺的攻打高丽。”

&esp;&esp;众人也都是这种想法。

&esp;&esp;毕竟高丽也是大明的藩属国,没有合适的理由就将其灭了,会引起其他藩属国的惶恐。

&esp;&esp;宣扬此事,不但能动摇高丽军心,还能为大明提供一个出兵理由。

&esp;&esp;陈景恪继续说道:“然后就是军事方面。”

&esp;&esp;“要谋划高丽就不能只靠陆军,当水陆并进。”

&esp;&esp;“我们攻打辽东,高丽王和李成桂只要不犯傻,必然会在前线布置重兵。”

&esp;&esp;“甚至李成桂本人都会去前线坐镇。”

&esp;&esp;“如果我们贸然进攻,恐怕会遭遇和唐太宗一般的局面。”

&esp;&esp;“但高丽只有十万常备军,将主力放在前线,必然会导致后方空虚。”

&esp;&esp;“高丽三面环海,我们的水师可以从任意一处登陆。”

&esp;&esp;“如果我们的船足够多,可以直接用船,将辽东大军运送到高丽后方。”

&esp;&esp;冯胜提出了一个质疑:“我们打辽东的时候,高丽会不会扩军?”

&esp;&esp;徐达摇头道:“不会,如果不是景恪提议,我们自己都不知道要打高丽,高丽人自然也想不到。”

&esp;&esp;“他们在前线陈兵,也只是出于谨慎,并不是真的怀疑我们要对他们用兵。”

&esp;&esp;“所以提前扩招军队的可能性不大。”

&esp;&esp;“就算临时招募后备军,人数也不会太多。”

&esp;&esp;毕竟招募军队不是闹着玩的,哪怕是临时征募后备军,对国内的影响也会非常大。

&esp;&esp;如果不是确定大明要攻打他们,高丽不会大规模扩充军队的。

&esp;&esp;陈景恪最后做了总结:“所以,要谋划高丽,今年就不适宜对辽东动手。”

&esp;&esp;“用一年的时间离间高丽内部,同时大明内修武备,打造战船训练水师。”

&esp;&esp;“一年后人口和土地清查工作也能完成,大明可以倾全国之力,一举拿下辽东和高丽。”

&esp;&esp;第203章 陈景恪的成长

&esp;&esp;陈景恪的一番分析,成功说服了朱元璋等人。

&esp;&esp;作为首次亮相,也相当完美,获得了在场勋贵们的一致赞赏。

&esp;&esp;尤其是徐达和蓝玉两人的鼎力支持,再加上他‘野心很大’,能创造很多立军功的机会。

&esp;&esp;更是让他获得了不少人的认可,将其视为‘自己人’。

&esp;&esp;当然,这和他娶了公主也有关系。

&esp;&esp;皇帝就是最大的功勋头子,娶了她的女儿,自然也是功勋序列的人。